五院士齐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 | |
发布时间:2011/11/25 点击次数: 10830 | |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5月12-15日,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联合主办,聊城大学、山东省教育厅“泰山学术论坛”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在山东省聊城市阿尔卡迪亚国际温泉酒店顺利举行。
会议现场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董绍俊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项目主任庄乾坤教授、聊城市领导张恒先生及聊城大学副校长张贵桥先生等出席会议。同时,本次会议还吸引了400余位专家学者、仪器用户、仪器厂商代表齐聚“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共同探讨电分析化学领域相关科学问题。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亦应邀参加。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 报告题目:仿生膜与纳米通道 汪尔康院士提到,生物膜具有重要的功能,正确认识其结构与功能不仅对揭示生命活动的奥秘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解决医学、农业及工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有重要作用。但因天然生物膜的机构、组成和功能很复杂,直接研究比较困难,因此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制备结构、功能与生物膜相似的仿生膜,是逐步认识和掌握生物膜功能的捷径。目前国际上生物膜的研究主要面临3大难题:(1)生物膜的结构未知;(2)物理模型不完备;(3)在体、实时研究困难。 但在近20年来,纳米科技与仿生膜的交叉引起了人们很大关注,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1)基于仿生膜的功能纳米材料;(2)超疏水仿生膜;(3)纳米材料与仿生膜的相互作用;(4)基于仿生膜的生物矿化;(5)仿生智能膜;(6)功能化单纳米孔。同时,汪尔康院士还分别详细介绍了这6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 报告题目:探讨表界面上的若干科学问题 陈洪渊院士说到,从表面认识物性,也就是要利用功能界面获得信息。近年来,改善界面性能能够为传感器赋予人们所期望的性能,并已成为化学和生物化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课题。从最早期的电极表面抛光、热处理、氧化还原处理等手段,再到近期有目的地引入功能材料构建功能性界面,下一步将向分析级别有序组装、完美的人工剪裁方面发展。界面修饰每一步的发展都推动了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其目的性不断加强,构建界面的思路更加开阔,技术性也不断增加。 此外,陈洪渊院士还指出,当前电分析化学面临亟待解决的多个问题:(1)电分析化学受测量者的影响较大;(2)电分析化学的应用面还受到一些限制;(3)电分析化学仪器在制备与组装方面还存在许多技术难点,特别是再现性。因此,电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进步还面临着不少的难点与多种因素的挑战,积极应对挑战的同时还会衍生出许多的科学前沿问题,当然这些都将会进一步推动电分析化学的快速发展。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董绍俊院士 报告题目:石墨烯的合成、杂化纳米结构及在分析化学中应用 董绍俊院士表示,石墨烯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由于其具有表面积大、热性能和导电率高等特点和独特的纳米结构,可广泛应用于在纳米电子学、纳米光子学、传感器和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其中,基于石墨烯氧化物化学还原体(CR-GO)的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平台具有更优良的电化学活性,非常利于电化学检测以及生物监测,可广泛用于安培传感器、安培酶传感器及非标记DNA生物传感器等。 此外在石墨烯/纳米杂化材料方面,董绍俊院士利用化学法,通过血红素与石墨烯之间π-π相互作用合成了血红素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杂化材料(H-GNs),并建立了一种免标记比色法检测乙肝病毒(HBV)的单碱基多态性(SNPs)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效益高、无需DNA底物标记等特点,并可在室温下用肉眼直接观察,这使得它比利用复杂仪器更方便,在包含单碱基突变等遗传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院士 报告题目:蛋白质组样品预处理新技术新方法 张玉奎院士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他所在的课题组在通用性富集、选择性富集和膜蛋白预处理三种预处理方法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蛋白质样品预处理方法面临的挑战和最新发展状况。 张玉奎院士谈到,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工作很庞大,蛋白质的分类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因此样品前处理对复杂体系的分析越来越重要,其团队承担了三项研究项目,在这个领域还需要大家共同研究新的方法,加快研究速度,尽快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其中,在对通用性富集方法的研究中,最新研制出以两性电解质作为配体的蛋白质均衡器,并将硅胶或聚合物微球更换为磁性纳米材料基质,既可提高配体固载量,也使蛋白质鉴定数目提高了3~4倍。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 报告题目:新型碳基材料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江桂斌院士指出,目前碳基材料已经经历了5个阶段的发展,其中石墨烯是最新型的碳基材料,其发明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也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江桂斌院士说到,石墨烯的物化性质决定其是一种潜在的优异环境吸附材料,但目前石墨烯的应用大部分还局限在光、电领域,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还非常少。石墨烯可以作为环境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材料、环境污染物吸附、消除、降解材料或高性能传感分析元件等;其研究方向有改进合成方法、加强功能化修饰、与其它功能材料相结合等方面,这些都将进一步增强石墨烯材料的吸附、选择等性能,拓展其应用领域。
分会现场 除五位士作大会报告外,会议主办方还邀请了电分析化学领域的15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以及80多名业内人士在分会场上发表了精彩演讲,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当前电分析化学领域的技术与仪器的研究现状、应用成果及发展前景。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合影留念 会议同期,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了2011年电化学仪器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就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电分析仪器的研制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此外,会议还邀请了多家厂商参展,武汉高仕睿联、上海辰华、瑞士万通、天津兰力科、苏州瑞思特、天津德尚、西安瑞迈、武汉科思特、北京新兴百瑞等仪器厂商纷纷展示了各自主推或最新的技术与产品。
苏州瑞思特仪器有限公司
|
|
下一篇:获奖名单:“瑞思特杯”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优秀墙报奖获奖名单 | |
上一篇:开幕视频: 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在聊开幕 | 返回>> |